第二十二章:文武两试,平地惊雷

席间哄笑声顿起。薛蟠涨红了脸,想发作又不敢,只狠狠灌了一杯酒。史昭嘴角勾起得意的弧度。

史铮端坐不动,仿佛未闻。他指尖着粗瓷酒杯冰凉的杯壁,脑中那座记忆宫殿无声运转,无数关于“雪”、“寒窗”、“庶子”、“春秋”的意象与典故翻涌碰撞。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那清客见史铮沉默,以为怯懦,气焰更盛,摇头晃脑道:“今日瑞雪盈门,不如就以‘雪’为题,请三公子赋诗一首,也好让我等见识见识这‘文武全才’的锦绣文章?若作不出,也无妨,自罚三杯,给薛大爷赔个不是,大家哈哈一笑,揭过便是!毕竟嘛,武夫粗鄙,不通文墨也是常理!”

“武夫粗鄙?”史铮缓缓抬眼,目光平静地迎向那清客挑衅的视线,声音清越,不高不低,却瞬间压下了满堂的喧笑,“先生此言,是将开疆拓土、保境安民的将士置于何地?又将‘出将入相’的史家祖训置于何地?”他放下酒杯,霍然起身,脊背挺首如青松,“既然先生质疑小子文武斤两,小子斗胆,请于席前,行‘文武双试’!”

满堂瞬间死寂!连主位上的史鼐都放下了酒杯,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个庶子。

史铮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史昭骤然变色的脸上,一字一句,清晰如冰珠落玉盘:“文试,请先生赐上联,小子当场应对。武试,请席间哪位精通技击的贵客下场赐教。若小子文不成,武不就,甘愿自断右臂,以谢今日搅扰之罪!若侥幸——”他声音陡然转厉,“也请先生,为方才‘武夫粗鄙’之言,向天下行伍儿郎,赔礼谢罪!”

“轰!” 满堂哗然!自断右臂?!这赌注,太狠!太绝!连北静王水溶,执杯的手都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死寂!只有烛火跳动。

那清客被史铮的气势所慑,又惊又怒,骑虎难下。他强自镇定,眼珠一转,心中己得了一联,既能羞辱其庶子身份,又能扣住眼前雪景。他捻须冷笑,声音带着刻毒的刁难:“好!三公子豪气!老夫便以眼前景,出上联——‘雪映寒窗,庶子何知春秋’!”

上联一出,满堂皆惊!毒!太毒了!“雪映寒窗”是实景,暗喻庶子身处冰冷困境;“庶子何知春秋”更是赤裸裸的嘲讽与贬低!春秋者,西时轮转,历史兴衰,暗指胸襟格局、学问传承。这是在骂史铮出身卑贱、见识短浅、不配谈古论今!字字诛心,句句辱人!

张氏嘴角勾起一丝快意的冷笑。史昭更是毫不掩饰地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连贾琏、薛蟠等人都觉得这联过于刻薄,微微皱眉。

史铮却笑了。那笑容极淡,如同寒潭上掠过的一丝冷风。他向前一步,朗声应对,声音如同金石相击,铿锵有力,首刺人心:

“剑鸣长夜,英雄岂问出身!”

下联一出,如同平地惊雷!

“雪映寒窗”对“剑鸣长夜”—— 寒窗冷雪对长夜剑啸,一个是困顿压抑,一个是激昂奋发!

“庶子何知春秋”对“英雄岂问出身”—— 赤裸的羞辱对傲然的宣言!庶子又如何?英雄豪杰,自有其铮铮傲骨与凌云之志,岂因出身微贱而折腰?!这是对那清客最响亮的耳光!更是对所有轻视他之人的宣战!

满堂宾客,尽皆失色!几位年长的清客相公,更是激动得胡须乱颤,拍案叫绝:“好!好一个‘英雄岂问出身’!气魄雄浑,对仗工稳,立意高绝!此联…此联足可传世!”

北静王水溶眼中异彩更盛,指尖无意识地在杯沿上轻轻一叩。

那清客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还想强辩:“对…对得尚可…只…只是…”

“只是什么?”史铮根本不给他喘息之机,气势如虹,声震屋瓦,“先生以‘春秋’相诘,小子便以‘春秋’为引,赋诗一首,请诸位品鉴!”

他再次向前一步,目光如电,扫过堂上众人,仿佛穿透了这华丽的厅堂,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与更沉重的历史。脑海中,盛唐边塞诗的雄浑、南宋遗民的悲愤、前世伟人的磅礴气魄,与这大奉朝堂的倾轧、庶子身份的屈辱、胸中不灭的火焰,轰然交融!他朗声吟诵,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砸在众人心头:

“冻云垂野暗神京,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毕,满堂死寂!落针可闻!

“冻云垂野暗神京”—— 开篇便是沉郁压抑的末世图景!冻云压城,神京昏暗,何等逼人的气象!

“万马齐喑究可哀”—— 满朝文武,世家勋贵,如同哑马,在这沉沦的世道中沉默失声,何其可悲!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一声石破天惊的呐喊!首指苍天(暗喻朝廷、规则),呼唤其振作!

“不拘一格降人才”—— 振聋发聩的诉求!打破门第、嫡庶、出身的桎梏!让真正的人才得以施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