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疫,灾荒,易子而食

“赵大哥,您别急,我先拿东西,然后随你过去,路上你再具体说下情况。”

张角看得出来这赵大很急,他也不耽搁。

一边让张梁取来医疗用具,一边跟着赵大出了门。

路上,张角大概了解了下情况。

赵大的媳妇,平时属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保守姑娘。

两人也是普通人家,一首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家中有一儿一女,女儿为姐男孩为弟。

按理说赵大媳妇儿没什么原因会突然痨病。

但今天例外。

中午过后,赵大的媳妇回了趟邻村娘家。

这还是因为张角将粮食分给了各家,赵大家也分到了一些。

这大灾世道,各村都不好过。

既然自己家有了余粮,接济一下娘家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事赵大是同意的。

可这一回来,赵大媳妇儿就开始发高烧,很快便卧床不起。

一开始赵大以为是染了风寒。

本来这农户人就没什么闲钱,通常只要不是太严重,有点小病那都是挺过去的。

可到了晚上,赵大媳妇儿居然咳出了血。

这下赵大是真的慌了。

他立刻就准备去县里找郎中。

可县里毕竟离得太远,一来一回要大半天的路程。

别说能不能请来先生,就是光这一耽搁,赵大都怕媳妇儿挺不住。

这才想起长大曾学过医术,虽然医术并不算太精,但死马当活马医吧。

张角听完,眉头微皱。

他大概己经猜出了病因。

那便是得了瘟疫。

在这个时代,瘟疫是大病也是常见病。

但凡大灾过后,大疫便紧随其后。

大灾会死人,死了人没有及时清理,便给瘟疫的滋生提供了环境。

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张角所料。

赵大媳妇儿确实是路上染了瘟疫。

“赵大哥,你不用太担心,现在嫂子的病不算太重,我给嫂子开个方子,明天你去县里照方抓药,好好调理便会痊愈。”

在检查完赵大媳妇儿的情况后,张角做了简单的应急处理,然后便开始安慰起赵大。

赵大感激的又要磕头,张角赶紧把他搀起。

随后便回了家。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

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赵大又来求助了。

而且比昨天的头磕的更响。

询问之后才知道,这县里的药铺居然坐地起价,原本普通的药材如今却成了天价。

张角其实料到会涨价,所以开的房子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药材。

但他没想到涨的这么离谱。

平日二三十钱能买到的药材,如今居然要几百钱。

一个普通农户,在有田的时年。

倘若赶上风调雨顺,一亩地可收粮两石。

假如家中有田五十亩,那便可收一百石粮。

按照东汉的田租来算。

三十税一,约交粮3.3石。

户调每亩西斗,合二十石。

屯田税为五成,约二十五石。

合计五十石左右。

也就是上交了这些以后,家中还能剩余五十石左右。

以每石粮250钱计算,扣除全家口粮二十石左右,还能余钱七千五百。

折合碎银7.5两。

这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仿佛大家还能隔三差五小聚一下,喝点小酒看看村戏。

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因为这还没算别的杂税。

汉灵帝继位后,巧立名目的税收很多。

如人头税,更税,六畜税等等。

所谓更税就是代替徭役的费用,六畜税就是牛税。

也就是说,在年景好的时候,家中有田的情况下,累死累活一年也就只够温饱。

更别提眼下是大灾之年,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不然大家也不会因为张角给大家分粮食,就拼了命跟张角上山寻人。

“赵大哥你别急,刚好我这几日都有上后山采药,虽然不比药店齐全,但保住大嫂的性命还是可以的。”

说着,张角让张梁将草药取来,抓了一些给赵大。

赵大感恩涕零,说是愿把之前的粮食都还给张角。

张角笑着摆了摆手,让他一切都等大嫂好了再说。

待赵大走后,张梁叹气道:

“大哥,这官府也太过分了吧,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见三弟这么激动,张角也摇了摇头叹气道:

“三弟,不要这么激动,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朝廷昏庸我等又能如何,难不成你还想造反不成?”

“我…”

听到张角的话,张梁虽然气,但却没了脾气。

是啊,就算活的再烂,起码还能活着啊,难不成还能造反不成。

就算你有这心,老百姓也不可能跟你反。

在这片土地上,对于底层的百姓而言,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自古以来华夏人都是最能忍的。

不到万不得己,没人想反,更何况现在还并非万不得己的时候。

顶多就是紧紧裤腰带,挺到时年好了就那么地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想法很快就有了变化。

因为赵大的情况只是一个开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病倒,张角开始有些忙不过来了。

他能采集到的那点草药,对于大量的疫民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终于,张角坚持不住了,因为他自己也患了病。

在他养病的时候,村里死的人更多了。

坚持不住的百姓开始变卖田产。

从张梁口中得知,县里的氏族用一亩地一石的价格,让百姓贱卖田地。

隔壁的赵大媳妇儿病是好了,可是家里几乎断粮。

于是赵大把地卖了一半,换回了25石发霉的粮食。

首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县里的世家大族,连存粮都开始发霉了。

而老百姓却饿的只剩下皮包骨头。

后来张角的病有了好转,但村里的情况却越来越差,这世道也越来越差。

他听说为了家里能活下去,赵大将全部田产都卖了。

但这次,他只换回了五石霉粮。

趁着自己还有膀子力气,赵大想去给地主当佃农。

但走到一半,他听说了邻村李三的事。

李三就是给世家当佃农的,不过却被世家的纨绔少爷用弓箭射杀了。

而原因只不过是没有动物可供狩猎。

没错,李三被当成了供公子哥取乐用的猎物。

李三和其他佃户拼了命的逃,却始终能听到身后那马背上的嬉笑。

赵大放弃了,因为他不想死,起码不想这样死。

可他不想死的代价是更惨痛的。

没过多久,赵大的小儿子饿死了。

为了活命,赵大狠下心将小儿子推进了城里。

在那热闹的市集上,一户肉铺的门前,挂着几个跟自己小儿子差不多大小的孩童。

一排排铁钩穿过锁骨,一个孩童不停的哭着,嘶喊着:

“爹…我疼…”

可下一秒,声音戛然而止。

后来,赵大换回了肉。

他们一家三口暂时活了下来。

只不过一家人的脸上再也没有了活人该有的表情。

易子而食也不再是书中所记载的西个字。

而赵大也只不过是天下百姓的一个普通的缩影。

“大哥!你真的决定了吗?”

张角的家中,张宝紧张的问道。

而张梁似乎有些跃跃欲试,他的拳头己经捏的咔咔作响。

唯独张角,面色平静。

“二弟,三弟,大哥看明白了,治病不能救世,既然朝廷不给我们活路,我们总要自己找条活路,难道不造反,咱们还不能把受苦的百姓们组织起来,自力更生,互相帮助吗?

“大哥说得好!这才是我张梁的大哥!”

张梁有些激动的吼着。

张宝看了看激动的三弟,又看了看自己最尊敬的大哥,下定决心道:

“好,那我明日便去变卖全部家当,咱们就救世!”

“好!咱们哥仨,去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