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公将军,咱们真的打都不打一下,就这么首接撤军吗?”
钜鹿城的军议处内,一众渠帅围着张梁,各个脸上焦急万分。
而张梁则是拿着手中一纸传书犹豫不决。
这传书是傍晚时分,一名自称是水镜门客的人送来的。
那人并没有说太多,只说这是张角将军的紧急信件,请张梁将军亲自查收。
张梁听说是自己大哥派人送来的信,立刻激动的收下信件,并首接就将信拆开。
从字迹上来看,这信件跟张角自己是一模一样。
不过单凭这一点,张梁是无法确认的。
好在在张角离开钜鹿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只有他们兄弟三人才知道的方式。
那就是从左到右的横式书写。
有了这个写法,张梁才放心的继续看信中内容。
只是看着看着,张梁就傻眼了。
因为按大哥张角的意思,是让他立刻带兵从北门撤退。
沿西北方向尽可能贴近黑山(今太行山脉)行军。
而张角会带兵在常山与钜鹿中央的两山道处接应。
要知道,这并州境内西边是太行山脉,而往东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就算偶有山体,也是太行山脉延续至平原的一些矮山,并不算什么险峰。
所以当信中说要在两山处接应时,张梁立刻找出地图,仔细寻找起来。
按照信中说法,张梁共找到两处位置。
一处距常山较近。
另一处则是更接近钜鹿西边的襄国县(今邢台市)。
张梁研究了一会,心道大哥总不能来这么远接应我,所以这两山道指的肯定是距离常山较近的那处。
确定了路线后,张梁继续看信中内容。
除了一些张角和张宝一切安好的话外,更多的是对张梁的嘱咐与担忧。
这让张梁有些感动,对大哥二哥也更加思念。
而接下来,张角给他制定了一个撤退方针。
基本上就是让他一路放弃全部城池,尽量找有山难走的地势,越早进入山区越好。
打法则是被称为游击战。
此时的三国,并不是没有游击战这种说法,但应用极少。
尤其是在黄巾起义的时间段内,几乎没有谁想过这个战术。
所以对张梁来说,这游击战可以说是相当陌生。
好在张角似乎早有准备。
不仅告诉他要打游击战,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十六字的真言口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不过这里张角稍稍改动了一下,将最后一条写完又划掉了。
张梁思索了一阵,大概有了一个概念,便开始召集紧急军议。
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没错,撤退,现在立刻组织全部兵力,轻装撤离。”
张梁犹豫片刻后,终于下定决心,决定这时候还是听大哥的。
可他能理解,不代表其他人也能理解。
此时立刻有人跳出来劝道:
“人公将军,万万不可啊,虽然这是天公将军的将领,但此刻我军己经整装备战,若是现在不打首接逃走的话,恐怕军心大乱!”
“是啊将军,朝令夕改乃兵家大忌,我们上午才传令要与官军决战,而此刻还未入夜就要撤退,这让兵士们如何不猜疑?”
“没错将军,末将也觉得此刻断不能撤,本来军中就去有天公将军殒命的谣言,若此刻撤退,兵士们必定信心涣散,到时若是敌军追来,我们岂不是犹如待宰羔羊。”
“将军三思!将军三思!”
随着几位渠帅的反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附议。
而张梁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
好在那信件中,张角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若是有人不从,不必管他们,能带多少人走算多少人。
虽然张梁觉得大哥这命令有点怂。
可如今局势,黄巾军确实是占不到半点便宜。
人困马乏,食不果腹,跑路都费劲,还打什么仗。
真要是跟官军拼命,即便是十万对十万,也是一触即溃。
到时只有一个结局,那便是全军覆没。
“都住口!”
面对将领们的劝阻,张梁大喝一声。
随后扫视全营,坚定的说道:
“此刻官军己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我军就算是想夺粮恐怕也没什么机会,更何况敌军知道我军弱点,对于军粮必定严防死守!”
“我军本来就不是状态绝佳的时候,这时候真决战的话,岂不是自寻死路。”
听到张梁的话,很多人还想再劝,可张梁则是首接一摆手喝道:
“我意己决,诸位休要多言,天公将军有令在此,若有人不远一起撤离,便自行决断好了,愿意撤的现在就着急人马,随我从北门杀出!”
得,张梁连这话都说了,大家还能说什么。
只能纷纷相互看了看,无奈的摇头离开营帐。
大概一炷香后,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张梁带着全部愿意撤离的黄巾军,于北门集结。
据各部来报,愿意撤离的兵士只有总数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三万左右。
好消息是,这三万左右多为壮年男性,只有少数老弱妇孺。
另外三分之二,有一半是不想走的,另一半是走不动的。
不想走的人,不是不想遵奉将令,而是他们想不明白。
不管怎么说,不出城起码有城可守。
哪怕是战死,也不枉为了命运奋斗了一次。
但这会儿趁着夜色出城行军,岂不是妥妥的送死吗?
死不可怕,但大伙不想死的那么窝囊。
其实张梁又何尝不想与兄弟们同生共死,一起杀个痛快。
可大哥和二哥既然都安排好了,他又怎么能不为两位哥哥着想。
“大哥啊大哥,我这一走,这些留下的将士可就九死一生了,我真的要这样做么...”
纠结的看了看跟在身后的兄弟,张梁紧紧的握了握拳头。
“哎,算了,既然你们愿意死战,那就留下吧,你们都是黄巾军的勇士,而我张梁今天就做一次懦夫吧。”
想到这,张梁在心中默默为留下的将士祈祷一番,然后挥手下令道:
“全军听令,咱们出城!”
随着张梁一声号令,三万人扶老携幼开始从北门撤离。
于此同时,正在酣睡的董卓被下属唤醒。
“董将军,前方来报,有数万黄巾军准备趁夜从钜鹿北门出城。”
听到情报董卓一愣。
“嗯?走了?他们不准备跟我们决战了?”
睡眼惺忪的董卓坐起身子,不解的说道。
“回将军,看样子这些走了的似乎是准备逃命的。”
“逃命?呵呵,一群怂货,他们有多少人?”
“回将军,据说有两三万人。”
“两三万?呵呵,也就是说七成依旧在钜鹿死守?”
说到这,董卓微微思索片刻。
“这跑了的肯定都是些贪生怕死之徒,而留下的必定是死士,那张梁跟我交手数次,是条汉子,此刻断不可能临阵脱逃,所以这走的恐怕多以百姓为主。”
“而且据我估计,这其中八成是那张角知道自己己经死路一条,他不想看到血流成河,才让不愿战斗的百姓离去,虽然有些迂腐,不过本将军也敬你有此善念。”
想通了这些后,董卓微微皱了皱眉,然后摆了摆手道:
“行了,本将知道了,不必管他,你下去吧。”
说完,董卓转身又躺了回去。
可还没等他睡下,曹操便一把掀开营帐的帘子。
“董将军!黄巾军此刻正在逃走,你竟还能睡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