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傻子科考,就是笑话

楚风说要科考,苏昭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堵了团棉絮,半晌才挤出几个字。

“你……当真?”

楚风点头,神色不见半分玩笑。

苏昭看着他,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先是惊愕,然后是浓浓的担忧,最后,却又鬼使神差地冒出了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微弱期盼。

万一呢?

这个念头一出来,苏昭自己都吓了一跳。

他连忙甩了甩头,将这不切实际的想法抛开。

“不可儿戏”

他低斥一声,却没什么底气。

“科举是何等大事,岂是你能儿戏的?”

楚风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岳父,我意己决。”

苏昭沉默了。

他想起女儿那憔悴的模样,想起吴老太君的训斥,想起苏孚苏欢的嘴脸。

一口气憋在胸口,不上不下。

最终,他重重叹了口气,像是泄尽了全身的力气。

“也罢,也罢。”

“我便带你去报名。”

楚风要去县衙报名参加科考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街坊西邻。

“听说了吗?苏家那个傻女婿,要去考功名呢!”

“哪个苏家?哦,是苏大老爷家那个?”

“可不是嘛!前阵子还在街上卖那什么……辣条,这就摇身一变,要去考秀才了?”

“哈哈哈,真是天大的笑话!一个傻子,也想考科举?”

“莫不是读书读傻了?哦,他好像也没读过什么书。”

“苏大老爷也是,怎么就由着他胡闹?这脸面还要不要了?”

各种议论,夹杂着毫不掩饰的嘲讽,钻进苏昭的耳朵里,像一根根细密的针,扎得他心口发疼。

楚风对此,却置若罔闻。

他依旧每日早起,在院中活动筋骨,然后便一头扎进从旧书摊淘来的几本蒙学读物里。

苏家祠堂。

今日,气氛格外肃穆。

苏孚端坐上首,一身深色锦袍,面容沉肃。

祠堂内,苏家五服之内的青壮男子,凡是今年要下场参加县试的,都己到齐。

苏孚清了清嗓子,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大门外还有些族外人在看热闹。

苏轼苏辙二人也在门外, 小心翼翼来到楚风身边,轻声喊道

“师父! 这个给你!”

苏辙又换了个花样塞给楚风一个糕点。

苏孚咳嗽了几声, 二人赶忙退下!

“今日召集各位子侄前来,是为即将到来的县试,给大家鼓鼓劲。”

他的声音洪亮,在祠堂内回荡。

“我苏家乃是将门之后,亦是诗书传家。希望各位都能奋发努力,不坠了苏家的门楣。”

一番场面话说完,几个年轻子弟纷纷躬身应是。

“二叔/二伯父教诲的是,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众人齐声喊道!

楚风和苏昭站在人群的末尾,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几个平日里与苏欢交好的纨绔子弟,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楚风,嘴角带着戏谑的笑。

“哎,那不是……楚大才子吗?”

一人阴阳怪气地开口。

“听说楚才子也要下场一试身手,不知准备得如何了?”

另一人接话,语气中的嘲弄几乎要溢出来。

苏欢站在苏孚身侧,此刻更是得意洋洋。

他上前一步,对着楚风,下巴抬得老高。

“楚风,你也配来这里?”

“莫不是以为会抄几首无名鼠辈的歪诗,就能考取功名了?”

“我劝你还是省省吧,别到时候在考场上丢人现眼,连累我苏家的名声!”

苏欢的声音尖刻,毫不留情。

“简首是痴人说梦!”

祠堂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窃笑声。

苏昭的脸涨得通红,却不敢发作。

楚风面色平静,仿佛没有听见苏欢的挑衅。

他只是淡淡地看了苏欢一眼,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苏孚见状,佯装不悦地呵斥了苏欢一句。

“苏欢,不得无礼!”

“楚风既然有此志向,我等作为长辈,理应鼓励才是。”

他转向楚风,脸上露出一副“大度”的笑容。

“楚风啊,你既有心向学,二叔自然支持你。”

“今日这机会,你也一并参加吧。”

他顿了顿,声音拔高了几分,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

“按照我苏家历年规矩,凡我苏氏子弟参加科考,家族都会给予一定的资助。”

他示意身旁的管家。

管家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个鼓囊囊的钱袋。

“凡今日到场的应考子弟,每人可领十两纹银,作为束脩之资。”

人群中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十两银子,对普通人家而言,不是小数目了。

苏孚很满意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

“此外,为了激励我苏家子弟奋发上进,今年,我特设家试。”

“家试头名者,可额外获得家族资助……五百两白银!”

【五百两!】

祠堂内,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

五百两!

这可是一笔巨款!

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过上数年衣食无忧的生活。

便是那些家境尚可的苏家子弟,眼中也露出了热切的光芒。

楚风心中一动。

五百两。

若能拿到这笔钱,婉儿和岳父的日子,便能大大改善。

苏婉儿也不必再为生计发愁,可以安心调养身体。

他抬眼看向苏孚,对方眼中那丝不易察觉的算计,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苏孚见火候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祠堂内再次安静下来。

“今年的家试,共有三题。”

“第一题,限一个时辰之内,作一篇骈文,题目嘛……就以‘春耕’为题。”

骈文?

楚风挑了挑眉。

这可是古代文人炫技的文体,讲究对仗、声律、辞藻,颇为考验功底。

一些年轻子弟己经开始蹙眉,显然觉得有些难度。

苏孚继续道:“第二题,考校各位的记诵之能。”

他示意了一下,管家立刻捧上一摞崭新的书册。

“此乃当朝宰相王安,王丞相所著《桑农论述》。”

“此书洋洋洒洒数万言,乃是农学之经典。”

“诸位需在一炷香的功夫内,尽可能多地记下书中内容,稍后默写。”

【哗——】

人群中一片哗然。

《桑农论述》?

那可是鸿篇巨著,内容艰深晦涩,别说一炷香,就算给一天时间,也未必能记下多少。

苏欢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至于第三题……

苏孚故意卖了个关子,目光在楚风脸上一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