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告到乡里

两人上了车后,陈东一脚油门开了出去。

上次陈东陪江春薇回娘家的时候来过李家庄,这次再来,熟门熟路。

由于陈东开车速度快,没一会功夫,两人便来到了李家庄。

他们远远地便看到了一溜儿车队,不少人在那按喇叭,嘴里骂骂咧咧:“到底走不走啊!”

这时,有几个小混混叼着烟走了过来,嬉皮笑脸的说:“不是我们不让走,是有人不肯合作,要怪,就怪那家伙吧!”

陈东打眼看去,只见徐家强被一群人围住,口伐笔诛。

两人当机立断熄火下车,快步上前,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徐家强见到陈东,立刻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他急忙上前,说:“东子,你可算来了!哎呀,我说不清,你和他们说吧!”

陈东点了点头,转身看向设障的村民,为首那个竟然是李二毛。

李二毛嘴里叼着一根烟,狭长的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陈东,说:“哟,这不是老江家的女婿陈东嘛?又见面了!”

陈东皮笑肉不笑的说:“你还记得我?真是荣幸。不知道李家庄什么时候开始收过路费了?”

李二毛笑嘻嘻的说:“没多久,就刚刚!”

苏雨晴很不高兴,她站出来说:“根据法律,个人是不能收取过路费的,你们这样是违法的!”

又不是高速路!

若是人人修建一条路就摆下路障收取过路费,整个社会岂不是乱套了?

李二毛扫了一眼苏雨晴,眼底闪烁过惊艳。

“哪儿来的小妞,长得真带感呀。”

苏雨晴感受到李二毛言语上的冒犯,更生气了,“请你放尊重点!我是秀水屯的副村长,苏雨晴。”

李二毛恍然大悟,“哦?那咋了?”

苏雨晴无语了,“我刚才的话你没听清。”

李二毛点头,说:“听清了啊,所以我说,那咋了?”

苏雨晴很是生气,“请你们立刻撤掉路障通车!否则我将报警处理!”

李二毛笑嘻嘻的说:“那你报警呗。这条路是我爸修的,我说了算!再说了,我也不收别人的过路费,我只收秀水屯的过路费,谁让你们村的陈东得罪了我呢?”

李二毛这是在亮明白了,他的恶意直白,丝毫不做作。

苏雨晴气笑了,“你是法盲?”

李二毛耸了耸肩,说:“你们想报警,随意!我反正不让路。警察来了,也拿我没办法,我见你们的车来一次,我就拦一次。”

李二毛说着,一屁股坐在了路中央的小马扎上,盛气凌人的说道:“有本事碾压过去,没本事,掉头!”

李二毛的手下也在那嚷嚷,“不是不让你们过!是隔壁群的陈东,算计了我们二毛哥!我们也是有骨气的,不让他借道!”

车主们怨声哀道,纷纷骂道:“谁他妈是陈东啊!你给人家道歉完事儿了呗!”

“就是啊,搞得大家都不能过!你赶紧掉头,别挡道!”

陈东眯了眯眼睛,看着李二毛,说:“我和你也没有那么大的仇怨吧?”

李二毛嗤笑,“知道大明哥是我的谁不?我义兄!”

李二毛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得罪了我义兄,我就是要整你,谁叫你撞枪口上?你活该!

苏雨晴气得脸蛋通红,偏偏这种事报警了也无法杜绝,而且李二毛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儿。

她想了想,拉过陈东说:“咱们先避让,把道让出来。和李二毛说不通,我们就去找李大明交涉。”

陈东也是这样想的,李二毛不过是一杆枪,幕后主使人是李大明,找他谈才行。

陈东和徐家强说了一声,徐家强先把车子开一边去,随后陈东带着苏雨晴前往李大明家。

可这家伙竟然闭门不出,摆明了不想和陈东沟通。

苏雨晴干脆去了李家庄的村委,找村长。

谁曾想,村委里的干部一直在打太极,说这属于个人纠纷,他们也没办法。

再说了,李二毛是李家庄的刺头,谁敢招惹啊?

苏雨晴很生气,“难道,你们任由李二毛胡作非为?”

李家庄的村长不高兴的说:“小姑娘,你说话怪难听的。你们有本事你们就去劝,我们这些老家伙住在李家庄,说不定半夜就被报复了。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们可不敢触霉头哟!”

再说了,是秀水屯有损失,又不是李家庄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管?

更何况最近秀水屯刺绣厂开设,经济发展上去了,乡里重点扶持,李家庄早就眼红了,巴不得他们赶紧出问题,又怎么可能出手相助?

陈东在一旁看得很清楚,他拉住苏雨晴往外走,不再请李家庄的村委出面。

离开李家庄村委,苏雨晴忿忿的说道:“东子,你干嘛把我拉走?”

陈东十分笃定的说:“李家庄的村委会和李大明肯定是一伙的,他们不可能帮咱们协商。”

苏雨晴没好气的说:“看他们那么多借口就知道了,哎,头疼!”

现在李大明摆明了不出面,李家庄的村委没用,李二毛一群人又是刺头,就是报警,也无法将他们逮捕。

而且,秀水屯的苹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运完的,他们几次三番的拦路,耽误了事儿,亏损的是秀水屯,李二毛他们顶多被批评教育一番。

苏雨晴抿着唇,“不行,这事儿不能就这样妥协了。”

秀水屯的路况太糟糕了,眼下只有李家庄一条路走。

若是强行从秀水屯这出去,苹果一定会备受颠簸,商业价值大大降低,收购苹果的价格必定一压再压,这不是苏雨晴想看到的。

可是李家庄这边的人根本说不通呀。

苏雨晴捏紧了拳头,对陈东说:“咱们掉头,去乡里!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李家庄的村委不管,那是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

可扶贫政策的指标和乡里的扶贫办挂钩,乡里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陈东也是这个意思。

他们回到村口,找到了徐家强,说明了此事。

徐家强为难极了,“东子,不是我不肯,而是我的权利就那么大……这车苹果,我怕是要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