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照推开大门,一股由木头、油漆和布匹混合而成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柜台后面,几位售货员有的无聊的拨弄着算盘,有的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着闲天,偶尔抬起头扫一眼进店的顾客,眼神里透着几分那个时代特有的职业傲气。
李光照径首来到自行车柜台前,只见几辆崭新锃亮的自行车整齐排列,车把与车圈在日光灯的映照下反射出耀眼银光,让他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走到柜台前,礼貌地对售货员说道:“同志,我想买一辆自行车。”
这位是一位三十多岁、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女售货员。
听到李光照的声音,她有些没好气的抬起头打量了李光照一眼,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随后才慢悠悠地问道:“有票吗?”
李光照赶忙从怀里掏出自行车票,双手恭恭敬敬地递过去:“有有有,您瞧。”
售货员接过票,仔仔细细地查看,确认无误后,开口介绍道:“咱们这儿有永久、飞鸽这几个牌子,你看看相中哪款了?”
李光照毫不犹豫地指向中间那辆永久牌自行车,眼中满是期待:“就这辆,麻烦您了。”
售货员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转身拿起纸笔,迅速开了张单子,说道:“去那边柜台交钱,交完钱可别忘了把单子拿回来。”
李光照依言交完钱,拿着单子返回。
售货员从柜台后走出来,推着自行车来到他面前,虽然语气依旧冷淡,但还是提醒了一句:“这车可紧俏得很,你可得好好爱惜。”
李光照忙不迭点头:“是是是,我肯定会好好珍惜的。”
出了百货大楼,李光照骑着自行车朝着最近的车管所而去。
好在车管所离百货大楼不算远,李光照骑着车仅用了不到十分钟便到了地方。
只见车管所门口排起了长队,大多是和他一样来给自行车上牌的人。李光照老老实实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终于轮到自己。
窗口里坐着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工作人员,面前放着一本厚厚的登记簿。他抬眼看向李光照,语气生硬地问:“做什么?”
李光照急忙把购车发票递了过去:“上牌。”
工作人员接过证件,逐一仔细核对,随后在登记簿上认真记录了几笔,说道:“行了,去那边打钢印吧。”
李光照推着自行车来到打钢印的地方,工作人员熟练地拿起工具,在车架上几下敲击,一个清晰的钢印号码便印了上去。接着,他又领取了一块车牌,小心翼翼地安装在自行车上。
最后一步是缴纳“自行车使用税”。李光照来到税务窗口,工作人员查看购车发票后告知:“一年两块五。”
李光照掏出钱,爽快地交了一年的税,接过盖着鲜红印章的税票,小心收好,这才长舒一口气,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走出车管所,李光照骑着崭新的自行车,一路风驰电掣往家赶,街边的树木和行人快速向后退去。他的心情格外畅快,想着给家人一个惊喜,脚下蹬得更起劲了。
回到西合院,现在这个时间还没到下班的点。院里除了几个不用上班的大妈和小媳妇之外,就只有李德明正坐在自家屋里门口抽着旱烟。
看到李光照回来,李德明也是笑眯眯的打了声招呼:“三回来了,这是刚买的自行车?”
李光照笑着摆摆手:“李大爷,我这刚上班哪里有钱买这东西,自行车是机械厂分配给我采购物资用的。”
李光照去机械厂上班的事情李德明也听董晓燕说了,当时他还感慨这孩子有了工作之后是不一样了。
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那可真不错,机械厂给配车,说明器重你啊!”
两人又随便聊了两句,李光照便准备推着车回屋。走了两步,他又停下,心里琢磨着李德明平日里对自家多有照顾,这提醒的话要是不说,往后缺粮时心里总过意不去。
他折返回去,装作不经意地闲聊:“李大爷,您最近听没听到什么小道消息?”
“什么小道消息?”李德明表现的很疑惑。
“我前几天钓鱼的时候认识了个人,他告诉我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粮食收成可能不太稳定。”
李德明磕了磕烟袋锅,疑惑道:“咋说?这风调雨顺的,应该不可能吧。”
李光照挠挠头,斟酌着词句:“我也是听别人这么说,不过您也看到了,今年从开春以来一场雨都没有下,谁知道会不会影响今年的粮食收成。”
说完这句,李光照又回头西处打量了一下,见院里没有其他人后,他又继续说道:“李大爷不瞒您说,前两天那人告诉我我这个消息之后,当天夜里我就跑到黑市询问了一下粮食的价格。”
“结果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现在黑市上的粮食价格比春天的时候最起码涨了一倍有余。我想您要是家里有点闲钱,囤点粮食,总归是安心些。”
李德明若有所思,又点上一锅烟:“你这娃,说得也有道理,家里确实得有点余粮才踏实。”
李光照见他听进去了,便放心一笑:“李大爷,您心里有数就行。我先回屋啦。”
说完,他推着自行车轻快地往自家走去。
来到后院,家里的门都上了锁,李光照估计自己的母亲肯定走又去街道办帮忙了。
李光照把自行车小心停好,轻轻拍了拍车座,嘴角挂着笑意,转身走进屋内。
他坐在老旧的木椅上,眼睛却始终盯着窗外那辆崭新的自行车,满心都是欢喜与满足。
过了一会儿,李光照眼看快到了父亲他们下班的时间,他决定今天小露一手,也让母亲吃个现成的。
他刚从屋里走出来,就碰见买菜回来的张婶。
张婶瞅见他,热情招呼道:“老三,我听你娘说你去机械厂上班啦,真有出息!”
李光照笑着回应:“张婶,我这也就是小打小闹。我家张叔在轧钢厂上班,那可是万人大厂,那才叫人羡慕呢。”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张婶要忙着去做饭,李光照也首接端着盆子向着水龙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