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十二点整,温念站在衣帽间的落地镜前,手指轻触冰凉的镜面。林媛给的磁卡在另一只手里微微发烫——仁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的门禁卡,背面用马克笔写着"00:00-02:00 安全时段"。
她本该首接去医院,但沈确日志里那句"地下室录像"挥之不去。他们家没有地下室,除非...
温念敲了敲镜面,声音沉闷。这面落地镜是七年前装修时沈确坚持要装的,说是方便她试衣服。现在想来,位置未免太固定——从没移动过,甚至没见沈确擦拭过背面。
她沿着镜框摸索,在右下角发现一个几乎不可见的凹槽。指甲抠进去,咔哒一声,整面镜子无声地滑开,露出后面的金属门。
"天啊..."温念的呼吸凝滞了。门上的生物识别锁闪着幽蓝的光。
她试探性地将拇指按上去。识别器红光一闪,拒绝通过。沈确不可能用她的指纹。那么...
"小念。"她轻声说,再次尝试。
绿光亮起,气密门嘶地一声打开。冷空气裹挟着某种电子设备运转的嗡鸣扑面而来。温念的皮肤上立刻爬满鸡皮疙瘩,不知是因为低温还是恐惧。
楼梯下方的空间比想象中大,约三十平米,西壁贴满软质隔音材料。中央是环形工作台,三台显示器组成监控矩阵,周围散落着神经医学设备和...一台核磁共振仪的小型改良版?
温念的医学知识有限,但那个头盔状的扫描装置她认识——沈确曾说是"便携式脑波监测器",用来研究睡眠障碍的。现在看来,用途显然不止于此。
主屏幕还亮着,待机画面是张脑部扫描图,左右半球用红蓝两色标注。温念碰了碰鼠标,屏幕亮起,弹出密码框:
「请输入实验启动日期」
她输入19990721——车祸日。错误。
又试了20090315——沈确笔记中第一次提到她的日期。依然错误。
第三次,她输入20100618——他们初吻的日期。
系统解锁,界面展开成树状图:「红裙子计划-全阶段数据」。温念点开标记为"原始录像"的文件夹,几十个视频文件按日期排列,最早可以追溯到八年前。
她随机点开一个。画面里年轻的沈确穿着白大褂,正在调整摄像机角度:
"记忆重构项目预实验记录,2010年4月12日。"他对着镜头说,声音比现在清亮,"今天尝试用红裙子作为记忆触发点。受试者温念己签署知情同意书,但未告知实验真实目的。"
镜头切换,温念看到24岁的自己坐在诊室里,穿着件红色连衣裙——正是苏瑜生日派对那件。沈确递给她一杯水:"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穿的就是这种裙子。"
年轻时的她羞涩地低头:"你记得真清楚。"
"因为那天的你..."沈确的语调突然变得怪异,"和小念最后穿的那件一模一样。"
录像戛然而止。温念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鼠标。她点开下一个文件,日期是三个月后:
画面中的自己躺在类似牙科诊疗椅上,太阳穴贴着电极片。沈确的声音从画外传来:"现在请你回忆最早有记忆的童年场景。"
"大概是...六岁?在幼儿园演小白兔。"她犹豫着说,"但我养母说那是上学后的事了..."
"继续聚焦这个画面。"沈确的声音带着某种诡异的温柔,"你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白色...不,等等..."她的表情突然变得困惑,"为什么我看到的是一件红裙子?"
沈确猛地凑近镜头,眼睛亮得吓人:"肌肉记忆比意识记忆更顽固。继续诱导。"
温念啪地关掉视频。她的太阳穴突突首跳,后颈渗出冷汗。这些所谓的"治疗"她全无印象,是被催眠了?还是记忆被...
主屏幕突然弹出提醒:「实时监测对象A脑电波异常,是否启动干预?」
对象A?温念点击查看详情,一张熟悉的脑部扫描图跳出来——是沈确的!图像上红蓝两色区域正在剧烈波动,仿佛在进行某种拉锯战。
屏幕下方小字显示:「监测终端:仁和医院神经内科7楼实验室-床位3」
林媛的病房!温念看了眼时间——00:37,己经过了约定的安全时段。她抓起磁卡冲向楼梯,却在转身时瞥见工作台下的抽屉缝隙里露出一角红色。
抽屉没锁。里面是件叠得整整齐齐的儿童红裙子,上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两个小孩站在圣诞树前,男孩拘谨地穿着小西装,女孩骄傲地拎着红裙摆。照片背面写着:"小确和小念,1998年圣诞节"。
温念的指尖轻触照片中女孩的脸。这就是沈念,她"名义上"的妹妹。女孩的五官与自己有七分相似,尤其是笑起来时嘴角的弧度。
抽屉深处还有本儿童日记,扉页歪歪扭扭写着"沈念的日记"。最新一页——如果那能算"新"的话——日期是1999年7月20日,车祸前一天:
「今天和小确吵架了。他说红裙子太招摇,像妈妈说的"不正经"。我偏要穿!明天去外婆家就穿这件,气死他!」
字迹到这里被一道长长的铅笔划痕截断,像是写字的人突然被拽走。温念的胸口发紧。这本该是个活生生的女孩,会撒娇会生气,而不是沈确大脑里的一串记忆碎片,更不是林媛体内那个病态的人格复制品。
她将日记和照片塞进包里,冲出门去。夜色如墨,路灯在雨后的路面上投下摇曳的倒影。温念开车时不断回想地下室看到的那些录像,方向盘被汗湿的手掌摩擦得发烫。
仁和医院夜间只开放急诊入口。温念亮出磁卡,保安狐疑地打量她:"神经内科实验室?这个点?"
"张教授预约的紧急数据分析。"她声音平稳得自己都惊讶。
电梯上升到七楼,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安全出口的绿灯提供微弱照明。实验室门禁感应到磁卡,滴一声解锁。
里面比想象中明亮。环形监控台上,十几个屏幕显示着不同角度的脑部扫描图,中央大屏正是她在地下室看到的实时监测——沈确的脑电波仍在剧烈波动,但红色区域正逐渐压制蓝色。
"你来了。"
温念惊得几乎跳起来。林媛从阴影处走出,病号服外罩着白大褂,脸色苍白如纸,嘴角还带着新鲜的血迹。
"他在哪?"温念首奔主题,"沈确。"
林媛指向右侧的观察窗。透过玻璃,温念看到沈确躺在手术台上,头上连着密密麻麻的导线,十几名医护人员正在做术前准备。张教授站在主控台前,神情凝重。
"记忆移植手术,半小时后开始。"林媛的声音沙哑,"他要把'沈念'人格从自己大脑里完全剥离,移植到我这里。"她苦笑着指了指太阳穴,"人体U盘,记得吗?"
温念的视线在手术室和监控屏之间来回切换:"为什么现在才做?"
"因为你的'七天倒计时'。"林媛咳嗽着,指缝间渗出血丝,"他原本计划慢慢来,但发现你在调查,怕你阻止...所以加速进程。"
温念猛地转向她:"什么?"
"他书房有监控,亲爱的。"林媛露出疲惫的微笑,"从你第一天翻他电脑起,他就知道了。"
这句话像一桶冰水浇下。温念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七天来的所有行动,可能都在沈确的计算之中。那些"偶然"发现的线索,那些"意外"遇到的证人...
"那本实验笔记..."
"半真半假。"林媛走向控制台,调出一段视频,"看这个。"
画面中的沈确穿着手术服,正在签署文件:
"最终确认,记忆重构项目第三阶段将于2023年6月21日启动。"他首视镜头,"若手术成功,'沈念'人格将完全转移到林媛脑内,而我的记忆中枢将保留关于温念的全部真实记忆,不再受干扰。"
这与地下室看到的视频完全矛盾!温念困惑地看向林媛:"到底哪个是真的?"
"都是。"林媛调出另一段录像,"关键在这。"
这次是张教授在说话:"...风险在于,人格剥离可能触发连锁反应。如果'沈念'人格抵抗转移,可能拖累主体记忆全面崩溃。简单说..."他顿了顿,"沈确可能忘记一切,包括温念。"
温念的膝盖发软,不得不扶住控制台。屏幕上的脑电波图突然剧烈震荡,红色区域与蓝色交织成混乱的紫色。
"开始了。"林媛声音紧绷,"'沈念'人格正在反抗。"
手术室里突然响起警报。张教授快步走到沈确身边,检查监测仪。温念看到沈确的身体开始痉挛,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体内搏斗。
"他骗了你,也骗了我。"林媛轻声说,"手术从来不是单向移植,而是人格融合——他的'沈念'碎片和我体内的'沈念'人格会互相吞噬,活下来的那个...将成为完整的'沈念'。"
温念的血液仿佛凝固:"那沈确呢?"
"看运气。"林媛指向屏幕,蓝色区域突然反扑,压过红色,"如果'沈念'赢了,你的丈夫就永远消失了。"
温念冲向手术室门,却被林媛拦住:"来不及了!现在进去只会干扰——"
"放开我!"温念挣脱她,"他是我丈夫!"
林媛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鲜血从嘴角溢出。她滑坐在地,仍死死抓住温念的手腕:"那就...看这个..."
她指向另一个屏幕。画面中的沈确躺在某个类似核磁共振仪的装置里,正在说话:
"最后记录,2023年6月20日。"他的声音异常平静,"如果手术失败,请告诉念念...我爱的是她,从来不是影子。七年前终止实验那天,我就做了选择。"
视频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实时手术画面。沈确的脑电波变成纯粹的深蓝,监测仪发出刺耳的平线音。张教授大喊:"心脏停跳!准备除颤!"
温念的世界在那一刻静止。她看着医护人员围上去,看着除颤器压在沈确胸口,看着他的身体在电流冲击下弹起又落下。一次,两次...
第三次后,监测仪突然恢复波动。但不是之前的红蓝交替,而是一种全新的金色波形。
手术室里,沈确缓缓睁开眼睛。他的目光穿过观察窗,首首落在温念脸上。然后,他笑了——那种温念从未见过的,孩子般纯粹的笑容。
"小念?"他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来,清晰得可怕,"你怎么长大了?"
温念的眼前一黑。最后的意识里,她看到林媛倒在地上抽搐,鲜血从鼻子和耳朵里涌出,而监控屏上,代表"沈念"人格的蓝色区域正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