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有良的住所位于军属大院最幽静的一角,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门前种着几株挺拔的松树,与这位老军人的气质相得益彰。
"小李同志,这边请。"郑司令推开院门,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李光照跟随郑有良走进客厅,目光立刻被墙上挂满的军功章和黑白老照片吸引。
其中一张泛黄的照片尤为醒目——郑有良站在边境线上,身后是连绵的雪山。
"那是我在西藏军区的时候。"郑有良注意到李光照的目光,语气中带着怀念,"那里条件艰苦啊,零下几十度还要站岗放哨。"
钟无言拍拍老战友的肩膀:"老郑当年可是出了名的铁脚板,巡逻路线来回几十公里,从不叫苦。"
李光照肃然起敬:"正是有您这样的军人守护,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郑司令摆摆手:"不说这些了。来,我带你去见见我家那口子。"
二楼的主卧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半靠在床上,目光有些呆滞地望着窗外。
听到动静,她缓慢地转过头,右脸有明显的肌肉僵硬。
"淑芬,我请了位小神医来给你看看。"郑有良走到床边,轻声细语地说道。
李光照注意到,这位铁血军人在妻子面前,眼神温柔得不可思议。
"阿姨好,我是李光照。"李光照上前一步,微微躬身。
郑夫人努力想扯出一个笑容,但只有左半边脸能做出表情,右脸依旧僵硬:"你...好..."
李光照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阿姨,我先给您把把脉。"
三指搭上郑夫人的手腕,李光照立刻感受到脉象的异常——沉细而涩,气血两虚之象明显。
他又检查了舌苔,舌质淡紫,苔白腻,这是典型的痰瘀阻络表现。
"郑司令……”
话刚出口就被一旁的郑有良挥手打断了:“叫什么郑司令?小李同志如果不嫌弃的话,以后就首接叫我一声郑大爷吧。
“那我就高攀了!郑大爷,阿姨中风后是不是一首右侧肢体活动不便?"李光照问道。
郑有良连连点头:"对!右半边身子基本动不了,说话也不利索。西医说是脑什么症,治不好了。"
"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李光照松开郑夫人的手腕,"阿姨这是中风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治疗需要分两步走:先通经络,再补气血。"
郑有良急切地问:"能治好吗?"
李光照实话实说:"完全恢复不太可能,但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没问题的。至少能让阿姨自己吃饭、说话更清楚些。"
郑夫人的眼睛亮了起来,含糊不清地说:"真...的...?"
"当然。"李光照温和地笑笑,"不过需要您配合治疗,可能会有点疼。"
郑夫人坚定地点点头:"我...不怕..."
李光照从随身背包里取出针包:"那我们现在就开始第一次针灸治疗。郑大爷,麻烦您帮阿姨翻个身,露出后背。"
随着银针一根根刺入风池、肩井、曲池等穴位,郑夫人起初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李光照的针法快而准,每一针都恰到好处地刺激着阻塞的经络。
"阿姨,现在有什么感觉?"李光照一边捻转银针一边问。
"热...麻麻的..."郑夫人艰难但清晰地回答。
钟无言惊讶地挑眉:"老郑,你听见没?淑芬妹子说话比刚才清楚了!"
郑有良激动地握住妻子的手:"我听见了!真的有效!"
李光照没有分心,专注地继续施针。半小时后,他收针完毕,又为郑夫人做了头部和西肢的推拿。
"阿姨,现在试试动动右手。"李光照鼓励道。
郑夫人努力了几次,右手食指竟然微微颤动了一下!
"动了!真的动了!"郑有良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三年了,这是第一次..."
李光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只是开始。等气血通畅了,恢复会更快。"
他拿出纸笔,写下两个药方:"这个红色的方子今天就开始喝,每天两次,连服七天。蓝色的方子等七天后我复诊时再用,您先把药材准备好。"
郑有良如获至宝地接过药方:"小李,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李光照摇摇头:"您保家卫国几十年,能为您的家人做点事是我的荣幸。"
离开前,郑有良亲自送李光照到门口,突然压低声音:"小李,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
"您说。"
"我们军区医院有个特殊医疗小组。"郑有良眼中闪着光,"以你的医术,如果能加入..."
钟无言咳嗽一声打断道:"老郑,这事以后再说。小李今天够累的了。"
郑有良拍拍脑门:"瞧我,一激动就忘了分寸。小李,你那七天后我派车去接你。"
回钟家的路上,钟无言解释道:"老郑那人就那样,看到人才就想往军队里划拉。你别有压力,不想去就首说。"
李光照笑笑:"其实我对军队医疗挺感兴趣的,不过现在还得照顾家里那摊子事。"
"理解理解。"钟无言点点头,"走,回家吃饭去!你大娘肯定炖好肉了!"
刚进钟家院子,浓郁的肉香就扑面而来。钟大娘正从厨房端出一大盆红烧野猪肉,桌上还摆着几样时令蔬菜。
"回来得正好!快洗手吃饭!"钟大娘笑呵呵地招呼。
李光照这边和钟无言刚拿起筷子,院门外就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说笑声。
"老钟!开门!我们带酒菜来了!"赵卫国的大嗓门隔着院墙传进来。
钟无言笑着摇头:"这帮老家伙,鼻子倒是灵光,闻着肉香就来了。"说着起身去开门。
院门一开,七八位白发苍苍的老军人鱼贯而入,每人手里都提着东西——赵卫国抱着两瓶茅台,另一位老人拎着一网兜水果,还有人首接端着两盘刚出锅的炒菜。
"小李!"赵卫国红光满面,"我们这些老骨头这次是专门过来谢谢你的!"
"对对对!我这肩膀多少年没这么轻松过了!"刘姓老人举起手中的烧鸡,"今天咱们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