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班的第一次测验成绩出来了。
周晓芸盯着试卷上鲜红的"58",耳边嗡嗡作响。讲台上,马老师正在分析试题,声音忽远忽近。她机械地抄写着黑板上的正确答案,笔尖几次戳破纸张。
"别难过,"下课铃响后,李芳凑过来小声说,"我第一次测验才考了42分。"
周晓芸勉强笑了笑,把试卷塞进书包。58分,离及格线还差2分。这个数字像根刺,扎在她心上。昨晚她复习到深夜,郑志强还帮她抽背概念,结果却...
"晓芸,"李芳拉住她的手,"下午没课,一起去图书馆复习吧?"
周晓芸摇摇头:"我...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走出校门,七月的骄阳炙烤着柏油马路,热浪扑面而来。周晓芸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市中心的公园。长椅上,她再次拿出那张试卷,58分的红色字迹刺痛她的眼睛。
她想起高中时代,数学老师曾说她"有天赋,好好学能考上大学"。但家里穷,弟弟也要上学,她只能选择读技校早点工作。那时的眼泪和现在一样咸涩。
书包里的传呼机突然响了,周晓芸掏出来一看,是郑志强:"中午回家吃饭吗?"她犹豫了一下,回复:"不回,在学校复习。"
合上传呼机,周晓芸深吸一口气,走向公园旁边的图书馆。冷气扑面而来,让她打了个寒颤。自习室里零星坐着几个学生,她找了个角落的位置,摊开教材和试卷。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最基本的公式她居然在考试时写反了。还有那道计算题,她把借贷方向完全搞混...周晓芸咬着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也许李芳说得对,她不是读书的料,28岁再学会计太晚了。
"同学,这里有人吗?"一个男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周晓芸抬头,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站在对面,手里抱着厚厚一摞书。
"没有。"她低声说,往旁边挪了挪。
年轻人坐下后开始奋笔疾书,偶尔推推眼镜。周晓芸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郑志强昨晚复习时的样子——眉头紧锁,不时挠头,明明不懂会计却硬要陪她一起学。
这个念头让她胸口一热。她重新翻开教材,一字一句地重读起来。
下午西点,周晓芸收拾书本离开图书馆。太阳己经西斜,但暑气未消。她站在公交站台,犹豫着是回家还是去网吧找郑志强。最终,她选择了回家——她需要一个人静静。
推开门,周晓芸愣住了。餐桌上摆着一杯牛奶,下面压着张纸条:"热一下再喝。我去网吧了,晚上给你带好吃的。"
牛奶己经凉了,但周晓芸还是照做了。微波炉"叮"的一声响起时,她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郑志强知道她今天出成绩,却没有追问,只是默默准备了牛奶。这个曾经因为她打翻酱油就大发雷霆的男人,现在学会了体贴她的失败。
晚上七点,郑志强回来了,手里拎着烧烤和啤酒。他什么也没问,只是把食物一样样摆上桌:"饿了吧?快吃。"
烤串的香气弥漫在房间里,周晓芸小口咬着肉串,等待郑志强开口问成绩。但他只是聊着网吧的趣事,说刘老板想扩大经营,问他有没有兴趣入股。
"我...今天测验没及格。"周晓芸终于忍不住,声音细如蚊蚋。
郑志强放下啤酒罐:"多少分?"
"58。"
"差两分啊。"郑志强挠挠头,"下次肯定能过。"
周晓芸瞪大眼睛。就这样?没有责备,没有失望,甚至没有建议?
"你...不生气?"她小心翼翼地问。
"生气?"郑志强一脸莫名其妙,"为什么要生气?"
"因为我..."
"晓芸,"郑志强打断她,"你知道我学车时考了几次理论吗?三次!"他咧嘴笑了,"有些事急不来。"
这个回答如此出乎意料,周晓芸一时语塞。她想起刚结婚时,有次她煮糊了饭,郑志强气得摔门而出。现在她考试不及格,他却只是笑笑说"急不来"。
"谢谢。"她最终只说出这两个字,但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
饭后,郑志强主动洗碗,周晓芸则继续复习。台灯下,她反复做着马老师发的练习题,首到眼睛酸涩。半夜醒来,她发现郑志强不在床上。客厅里亮着微弱的灯光,她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看见郑志强正皱着眉头翻看她的会计教材,面前摊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会计术语。
周晓芸退回卧室,心头涌起一股暖流。这个曾经对她学习嗤之以鼻的男人,现在正熬夜研究会计,只为了能帮她一把。
第二天早上,周晓芸比平时早半小时起床,做了丰盛的早餐。郑志强睡眼惺忪地走进厨房,看见桌上的煎饼和豆浆,惊讶地挑眉:"今天什么日子?"
"没什么,"周晓芸给他盛了碗粥,"就是想做。"
郑志强咬了口煎饼,满足地眯起眼:"好吃。"
会计班里,周晓芸主动坐到了李芳旁边。课间,李芳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给,我的笔记。重点都用红笔标出来了。"
周晓芸接过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工整清晰,重点部分还画了星号。她突然有些愧疚:"昨天对不起,我应该和你一起复习的。"
"没事!"李芳摆摆手,"学习就像谈恋爱,要慢慢来,急不得。"
这个比喻让周晓芸噗嗤笑了。李芳接着说:"我前夫就是太急了,结婚三个月就问我为什么怀不上。"她撇撇嘴,"好像生孩子跟煮方便面似的,三分钟就好。"
周晓芸想起自己两年前流掉的那个孩子,胃部一阵绞痛。当时郑志强虽然没说什么,但她能感觉到他的失望。
"你呢?"李芳问,"打算要孩子吗?"
"现在...不是时候。"周晓芸轻声说,"先学好会计吧。"
"也对。"李芳拍拍她的肩,"女人得有自己的事业,不然像我,离婚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这句话让周晓芸心头一震。是啊,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万一...她不敢想下去。但会计证意味着独立生存的能力,这是谁也夺不走的。
下午的实操课上,马老师教大家填制会计凭证。周晓芸全神贯注地听着,把每个步骤都记下来。当其他同学还在手忙脚乱时,她己经完成了任务。
"很好。"马老师检查她的凭证后点点头,"思路清晰,进步很大。"
这个小小的肯定让周晓芸一整天都心情愉快。放学时,她甚至哼起了歌。校门口,郑志强意外地出现在梧桐树下,手里拿着两瓶冰镇汽水。
"你怎么来了?"周晓芸小跑过去。
"来接你啊。"郑志强递给她一瓶汽水,"今天怎么样?"
"挺好的!"周晓芸迫不及待地分享马老师的表扬,"实操课我第一个做完!"
郑志强眼睛一亮:"看吧,我就说你行!"
回家的公交车上,周晓芸靠着窗户,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郑志强坐在她旁边,手臂偶尔碰到她的肩膀。这种简单的亲密感让她想起他们刚恋爱的时候。
"对了,"郑志强突然说,"刘老板那个入股的事,你觉得怎么样?"
周晓芸转头看他:"你想入股?"
"嗯,需要五千块。"郑志强挠挠头,"占10%股份。"
五千块,这几乎是他们全部的积蓄。但周晓芸没有立即反对,而是问:"你觉得有前景吗?"
"有。"郑志强眼睛亮了起来,"现在网吧越来越火,刘老板打算在大学旁边开分店..."
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周晓芸突然意识到,郑志强不再是那个只会在工厂按部就班的技工了。他开始有了商业头脑,开始思考未来。
"如果你觉得可行,就做吧。"她最终说。
郑志强惊讶地看着她:"真的?你不反对?"
"为什么要反对?"周晓芸反问,"这是你的专业判断。"
郑志强突然握住她的手:"谢谢。"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太多。
晚饭后,他们像往常一样各自学习。周晓芸复习会计,郑志强则研究网页设计。但今晚的气氛不同了,两人时不时交换一个微笑,或者给对方倒杯水。小小的关怀像无声的对话,让这个夏夜变得格外温馨。
睡前,周晓芸在日记本上写下:"58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再试一次。"这是她第一次不是为了记账而写日记,而是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窗外,1999年的夏夜静谧而深邃。明天,周晓芸将再次面对会计班的挑战,郑志强则要正式答复刘老板关于入股的事。日子看似平常,却又充满无限可能。因为他们不再是两个孤独的个体,而是真正成为了彼此的依靠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