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五千元的赌注

1999年,我们不懂离婚 霁桓 7082 字 2025-06-22 16:43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窗帘洒进来,周晓芸睁开眼,发现郑志强己经不在床上了。厨房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还有郑志强跑调的哼唱——是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

周晓芸揉了揉眼睛,看了眼床头的闹钟——六点十五分。今天是会计班第二次测验的日子,她本打算早点起来复习,没想到郑志强比她更早。

"醒了?"郑志强端着盘子走进卧室,"考试早餐。"

盘子里是两个煎得金黄的荷包蛋和一片烤面包,边缘微微焦黑,但香气扑鼻。周晓芸坐起身,接过盘子,发现下面还垫着一张纸条:"祝周会计考试顺利!"

"你..."周晓芸喉咙发紧,"几点起来的?"

"五点。"郑志强挠挠头,"第一次煎蛋失败了,这是第二锅。"

周晓芸鼻子一酸。这个曾经连面条都不会煮的男人,现在却为了她的考试早起煎蛋。她低头咬了一口,蛋黄刚好凝固,不稀不干,是她喜欢的熟度。

"好吃吗?"郑志强紧张地问。

"嗯。"周晓芸点点头,把另一半递到他嘴边,"你也尝尝。"

郑志强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还不错!"

吃完早餐,周晓芸抓紧最后时间复习。郑志强则神秘兮兮地在厨房忙活,不时传来塑料袋的窸窣声。出门前,他塞给周晓芸一个保温杯:"菊花茶,清热明目。"

会计班教室里,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复习。李芳看见周晓芸,立刻招手:"这里!我占了位置。"

周晓芸走过去,发现李芳己经把重点公式都抄在一张纸上:"给,最后过一遍。"

"谢谢。"周晓芸接过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工整清晰。

"紧张吗?"李芳问。

周晓芸抿了口菊花茶,温热的液体带着淡淡的甜味:"有点。"

"别怕,"李芳拍拍她的肩,"你复习得那么认真,肯定没问题。"

马老师抱着试卷走进教室,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周晓芸深吸一口气,把保温杯放在脚边。试卷发下来,她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大部分题型她都练习过。

"开始答题。"

周晓芸拿起笔,全神贯注地写下第一个答案。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偶尔有人轻咳或翻动试卷。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她的试卷上,那些数字和公式突然变得无比清晰。

"时间到,交卷。"

周晓芸放下笔,活动了下酸痛的手指。她检查了三遍,确保没有漏题。交卷时,马老师看了她一眼,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怎么样?"一出教室,李芳就迫不及待地问。

"应该...还行。"周晓芸谨慎地说,"最后一道题不太确定。"

"那道计算题?我也卡了好久!"李芳挽住她的胳膊,"走,去食堂庆祝一下,今天我请客!"

食堂里,两人找了个角落的位置。李芳买了两个盒饭和两瓶汽水,豪气地摆在桌上:"不管考得怎么样,先犒劳自己!"

周晓芸笑着打开盒饭,发现里面居然有鸡腿:"这么丰盛?"

"今天我发工资。"李芳眨眨眼,"在超市找了份收银的兼职。"

"恭喜!"周晓芸由衷地说,"累吗?"

"还行,就是站得腿疼。"李芳啃着鸡腿,"但比在纺织厂自由多了。"

周晓芸想起自己在服装店站柜台的日子,深有同感。那时她每天下班回家,脚都肿得像馒头一样。

"对了,"李芳压低声音,"听说你老公要投资网吧?"

周晓芸一愣:"你怎么知道?"

"我表弟在'新世纪'当网管,说刘老板最近在拉投资。"李芳神秘兮兮地说,"现在网吧可赚钱了,一小时五块,二十台机器天天爆满。"

周晓芸在心里快速计算着:二十台机器,一天营业十二小时,就算上座率只有一半...这个数字让她咋舌。难怪刘老板想开分店。

"你支持你老公投资吗?"李芳问。

周晓芸搅动着饭粒:"他说有前景...我相信他的判断。"

这句话脱口而出,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几个月前,她绝不会把家庭积蓄交给郑志强做风险投资。但现在,她看到了他的改变——从纺织厂技术员到网页设计师,从大男子主义到体贴的伴侣...这种蜕变让她愿意相信他的选择。

下午的实操课,马老师教大家登记账簿。周晓芸专注地听着,把每个步骤都记在笔记本上。实操是她的强项,那些数字和表格在她手中变得驯服而有序。

"很好。"马老师检查她的账簿后点点头,"借贷平衡,字迹工整。"

放学时,周晓芸在校门口没看到郑志强的身影。她并不意外,知道他可能在忙网吧投资的事。独自坐上公交车,她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思绪飘向未来——如果郑志强的投资成功,如果她考到会计证...他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推开门,周晓芸愣住了。餐桌上摆着一束鲜花——是路边常见的野菊,插在玻璃瓶里,旁边放着两盒熟食和一瓶红酒。郑志强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考完啦?马上开饭!"

"这是...?"周晓芸指着餐桌。

"庆祝啊!"郑志强咧嘴一笑,"不管考得怎么样,先犒劳一下。"

这句话和李芳说的如出一辙,周晓芸不禁笑了。她放下书包,走进厨房想帮忙,却被郑志强推出来:"今天你是主角,坐着等吃就行。"

十分钟后,郑志强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铺着酱牛肉和黄瓜丝。他笨拙地打开红酒,倒进两个玻璃杯:"干杯!"

"干杯。"周晓芸轻轻碰杯,红酒的酸涩在舌尖蔓延,"网吧的事定了?"

"嗯。"郑志强点头,"明天签协议,投五千,占10%股份。"

周晓芸的手指紧了紧。五千元,这是他们全部的积蓄,是下岗补偿金剩下的部分,是应急用的"保命钱"。

"你觉得...值得冒险吗?"她小声问。

郑志强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她:"我仔细算过了。按现在的营业额,半年就能回本。大学城那边新开的网吧,上座率是这边的两倍..."

他滔滔不绝地分析着市场前景、客流量、竞争对手,眼睛里闪烁着周晓芸许久未见的光芒。这种对事业的热情,即使在纺织厂做技术骨干时,她也从未在他身上看到过。

"好。"周晓芸最终说,"明天我去银行取钱。"

郑志强愣住了,显然没想到她会这么爽快地同意:"你...不担心?"

"担心。"周晓芸诚实地说,"但相信你的判断。"

郑志强的眼眶突然红了。他低头猛扒了几口面,掩饰自己的情绪:"谢谢。"

饭后,郑志强主动洗碗,周晓芸则继续复习。台灯下,她翻看着明天的课程内容,偶尔抬头看一眼在厨房忙碌的郑志强。这个画面如此平凡,却又如此珍贵——两个为未来努力的人,在简陋的家里各自奋斗着。

深夜,周晓芸被郑志强的梦话惊醒。他在黑暗中喃喃自语:"一定会成功...一定..."声音里满是决心。她轻轻握住他的手,首到他平静下来。

第二天一早,他们一起去了银行。周晓芸取出五千元现金,厚厚一沓钞票让她手心冒汗。郑志强仔细数了两遍,然后装进信封,小心地塞进内衣口袋。

"我去签协议,"他说,"晚上回来庆祝。"

周晓芸点点头,独自去了会计班。教室里,马老师正在发昨天的试卷。当叫到她的名字时,周晓芸的心跳如鼓。

"周晓芸,89分。"

89!从58到89,这个飞跃让周晓芸差点跳起来。她接过试卷,看到马老师用红笔写着:"进步显著,继续努力!"

"恭喜!"李芳凑过来,"我就说你能行!"

课间,几个同学围过来请教问题。周晓芸耐心解答,突然意识到自己己经从一个"差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优等生"。这种转变让她胸口涌起一股暖流——原来她也可以是好学生,也可以靠知识赢得尊重。

放学后,周晓芸特意去了趟新华书店,用零花钱买了本《中级会计实务》。她迫不及待想挑战更难的内容,想证明58分只是起点,而非终点。

回到家,郑志强还没回来。周晓芸开始准备晚餐,炒了两个简单的菜。七点半,门铃响了,她跑去开门,看见郑志强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签了!"他一进门就抱住周晓芸转了个圈,"我是'新世纪'的股东了!"

周晓芸被他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懵,但很快也被感染:"恭喜郑老板!"

饭桌上,郑志强详细描述了签约过程,刘老板的计划,甚至未来开第三家分店的构想。周晓芸认真听着,不时提问。这种关于事业的深入交流,在他们婚姻中是如此罕见而珍贵。

"对了,"郑志强突然说,"你今天考试怎么样?"

周晓芸拿出试卷:"89分。"

"哇!"郑志强一把抓过试卷,像捧着宝贝一样,"我就知道你能行!"

他兴奋地跳起来,从柜子里拿出那瓶昨晚没喝完的红酒,倒了两杯:"这必须庆祝!敬周会计!"

"敬郑老板!"周晓芸笑着碰杯。

那晚,他们聊到很晚。郑志强说起网吧的趣事,周晓芸分享会计班的见闻。话题从工作延伸到未来,从理想到现实,像两条交织的河流,汇成一片广阔的海洋。

睡前,周晓芸在日记本上写道:"五千元的赌注,89分的回报。今天,我们赌上了积蓄,赢得了希望。"

窗外,1999年的夏夜静谧而深邃。明天,郑志强将以股东身份去网吧上班,周晓芸则继续她的会计学习。日子看似平常,却又充满无限可能。因为他们不再是两个孤独的个体,而是真正成为了彼此的依靠和动力,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