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巫与陶的秘密

跟随首领“山”和战士们穿过一片用石头垒砌的简易围墙,林晚真正进入了这个山谷部落。这里比她想象的要大,几十座用石头和泥土混合搭建的房屋错落分布,房屋的形状更接近半地穴式,屋顶用粗大的木头和茅草覆盖,看起来十分坚固,能更好地抵御风雪。

部落中央有一个更大的空地,空地上燃着几堆熊熊的篝火,篝火旁有人在处理兽皮,有人在打磨石器,还有几个孩子在追逐嬉戏,嘴里发出清脆的笑声。空气中除了木柴燃烧的烟味,还有一股浓郁的、混合着肉香和某种……泥土烘烤后的奇特气味。

林晚的目光被吸引到靠近山坡的一侧。那里有几个半人高的土坑,坑边堆放着一些颜色不同的泥土,几个妇女正蹲在地上,用手揉捏着那些泥土,塑形、拍打,旁边还晾晒着一些初具雏形的、形状各异的泥坯。而在更远处,一个用石头砌成的、类似窑炉的结构若隐若现,正是那股泥土烘烤味的来源。

“他们真的在做陶罐……”林晚心中惊叹,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那些泥坯和正在烧制的陶窑上。她注意到,妇女们手中的泥土颜色偏红,细腻,似乎和普通的泥土不同。

首领“山”带着他们来到一座最大的房屋前。这房屋比其他房屋更高大,门口挂着厚厚的兽皮门帘,门帘上用白色的颜料画着一些抽象的图案,像是山峰,又像是火焰。

“巫,有外客。”“山”在门口喊道。

里面传来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进来吧。”

林晚跟着“山”走进屋内。屋内光线较暗,中央有一个火塘,火苗跳跃,驱散了寒意。火塘边坐着一个老妇人,她的头发己经全白,用一根骨簪挽起,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能看透人心。她身上披着一件华丽的、由多种小动物皮毛拼接而成的斗篷,手里拿着一根雕刻着复杂花纹的木杖。

这应该就是部落的“巫”了。在原始部落中,巫往往掌握着祭祀、占卜以及一些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地位崇高。

“巫,他们是从南边来的部落,被大雪逼过来的。”首领“山”恭敬地说道。

老巫的目光落在林晚身上,上下打量着她,尤其是她身上那件虽然粗糙但缝合整齐的兽皮衣,以及她腰间挂着的、明显经过精细打磨的石刀(这是林晚穿越后指导部落制作的)。

“南边的风,把你们吹到了‘石窑谷’。”老巫的声音很慢,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味,“冬天的狼,不会放过落单的羊。你们,想留下?”

“我们只想找个地方过冬,等雪停了就走。”林晚连忙说道,“我们可以帮忙干活,打猎,采集……我们有竹器的手艺,或许能和你们交换。”她指了指阿强背上背着的、还未完工的竹筐。

老巫的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对“竹器”这个词有些兴趣。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向火塘,拿起一根木棍拨弄着里面的炭火。火塘上架着的,正是林晚之前看到的那口巨大陶罐,陶罐里煮着的肉汤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西溢。

“陶罐……”林晚忍不住开口,指着那口陶罐,“你们……怎么做的?”

老巫抬起头,看了林晚一眼,嘴角似乎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小姑娘,你对‘陶’感兴趣?”

“是,”林晚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奇和向往,“我们没有这个,煮东西只能用兽皮袋放在火上,或者用石头烫。有了陶罐,就能煮更多、更好的食物,也能储存水和食物,冬天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老巫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良久,她才缓缓说道:“‘陶’是大地的恩赐,是火的孩子。制作它,需要找到合适的‘土’,需要懂得火的脾气,不是那么容易的。”她顿了顿,看向首领“山”,“山,他们远道而来,又是冬天,让他们在谷口暂时安顿吧。但记住,不能靠近‘陶土坡’,也不能靠近‘火窑’。”

首领“山”点点头:“是,巫。”

林晚心中一喜,至少暂时有了落脚之地。但她更在意的是老巫口中的“陶土坡”——那一定是制作陶罐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