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宫的礼堂里人头攒动,第五届全市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开始。周晓芸站在参赛选手区域,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她今天穿了那条米色连衣裙——郑志强送她的第一件"职业装"。
"紧张?"李芳凑过来小声问。作为班级第七名,她也获得了参赛资格。
周晓芸点点头,喉咙发紧。礼堂里至少有两百人,参赛选手、评委、观众,还有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这阵仗比她想象的大多了。
"别怕,"李芳拍拍她的肩,"就当平时测验一样。"
周晓芸深吸一口气,目光扫向观众席。郑志强坐在第三排,穿着那件很少穿的浅蓝色衬衫,正冲她竖起大拇指。他今早特意请了假,说要全程陪赛。
"各位选手请注意,"广播响起,"比赛分理论笔试和实操两部分,先进行笔试,时间90分钟。"
工作人员引导选手就座。周晓芸的位置在第二排中间,正对主评委席。她摆好铅笔、计算器和钢笔,心跳如擂鼓。
试卷发下来,周晓芸先快速浏览了一遍。题型和平时练习的差不多,但难度明显高了一个档次。她深吸一口气,从最简单的选择题开始作答。
"资产减值损失应计入..."
"下列哪项不属于流动负债..."
"存货计价方法中,哪种在物价上涨时利润最高..."
题目一道道做下来,周晓芸渐渐进入了状态。那些曾经令她头疼的专业术语,现在像老朋友般熟悉。马老师的教导、郑志强的鼓励、自己无数个夜晚的苦读,全都化作了笔尖流淌的答案。
笔试结束,中场休息二十分钟。周晓芸匆匆去了趟洗手间,回来时看见郑志强等在走廊上。
"怎么样?"他递给她一瓶矿泉水。
"还行,"周晓芸小口喝着,"最后一道综合题有点难。"
郑志强笑着捏了捏她的手:"你肯定没问题。"
这简单的动作给了周晓芸莫大的安慰。曾几何时,郑志强的触碰只会让她紧张;现在,却成了力量的源泉。
实操比赛开始前,评委主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宣布规则:"实操部分要求各位在财务软件中完成一套完整账务处理,包括凭证录入、账簿登记和报表生成。时间120分钟。"
周晓芸坐在电脑前,手心冒汗。虽然郑志强在网吧教过她基础操作,但正式财务软件肯定更复杂。
系统启动后,她先花几分钟熟悉界面,然后开始按照题目要求一步步操作。录入凭证时,她格外小心借贷方金额的平衡;登记账簿时,反复核对每个数字;生成报表前,更是检查了三遍数据准确性。
"还有最后十分钟。"工作人员提醒道。
周晓芸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她刚刚发现一处明细账与总账对不上,正紧急查找错误原因。终于,在倒计时三分钟时,她发现了问题所在——一笔折旧费被误录到了管理费用科目下。
快速更正后,系统终于显示"借贷平衡,报表生成成功"。周晓芸长舒一口气,点击了提交按钮。
比赛结束,评委退场统计分数。选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试题。李芳走过来,脸色不太好看:"完了,我报表没做完..."
周晓芸安慰她:"能完成就很好了。"
等待结果的一个小时格外漫长。郑志强从观众席溜过来,递给周晓芸一个面包:"饿了吧?"
周晓芸这才意识到自己早饭后就再没进食。她小口咬着面包,却尝不出味道,全部心思都在即将公布的结果上。
"各位选手请就座,现在公布比赛结果。"评委主任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礼堂。
周晓芸和李芳回到选手区。郑志强冲她眨眨眼,做了个深呼吸的手势。周晓芸点点头,跟着深呼吸一次。
"第五名,红星机械厂,王丽华,82分。"
"第西名,市商业学校,刘建军,85分。"
周晓芸心跳加速。刘建军?不会是网吧的刘老板吧?她看向郑志强,他也一脸震惊。
"第三名,市职业学校会计班,周晓芸,88分。"
周晓芸一时没反应过来,首到李芳推了她一把:"晓芸!你获奖了!"
她机械地站起身,在掌声中走向领奖台。评委主任——那位白发老教授微笑着将证书和信封递给她:"表现很好,继续努力。"
周晓芸双手接过,深深鞠躬。信封里是500元奖金,比她一个月工资还多。更重要的是,证书上烫金的"三等奖"三个字,是对她能力的认可。
"第二名..."
"第一名..."
李芳没能进入前五,但由衷地为周晓芸高兴:"太棒了!马老师肯定乐疯了!"
颁奖仪式结束后,几位评委走到选手区与获奖者交流。那位白发老教授径首来到周晓芸面前:"周同学,你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只是软件操作还不够熟练。"
"谢谢张教授,"周晓芸紧张地点头,"我会继续努力的。"
"有兴趣来我们财大进修吗?"张教授递给她一张名片,"我们有教育班,毕业后可以考会计师资格。"
周晓芸接过名片,上面印着"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张明远 教授"。她的手微微发抖:"我...我会考虑的,谢谢您。"
张教授又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去和其他获奖者交流了。周晓芸站在原地,捏着那张薄薄的名片,仿佛握着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怎么样?"郑志强不知何时站在她身旁。
周晓芸把名片递给他:"张教授建议我去财大进修。"
郑志强仔细看了看名片,眼睛一亮:"这是好机会啊!"
"但学费..."周晓芸犹豫道。
"先别想那么多,"郑志强揽住她的肩,"今天好好庆祝一下!"
他们和李芳一起走出文化宫。八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头顶,但周晓芸心里却无比清爽。500元奖金、三等奖证书、财大的进修机会...这一切都像梦一样不真实。
"我请客!"周晓芸突然说,"去吃火锅怎么样?"
"哇!"李芳欢呼,"周姐大气!"
郑志强笑着点头:"听你的。"
火锅店里,三人选了靠窗的位置。周晓芸点了鸳鸯锅、肥牛、毛肚和各种蔬菜。红油锅底沸腾时,香气弥漫整个餐厅。
"敬我们的季军!"李芳举起啤酒杯。
郑志强也举起杯子:"敬周会计!"
周晓芸以茶代酒,羞涩地碰杯。滚烫的火锅蒸汽熏得她脸颊发红,但心里比锅底还要火热。
"对了,"李芳突然压低声音,"我表哥说钱卫国最近被调查了。"
周晓芸的筷子停在半空:"什么?"
"工业局内部调查,"李芳神秘兮兮地说,"听说有人举报他贪污。"
周晓芸和郑志强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会不会和他们发现的账目有关?
"你表哥是...?"郑志强试探地问。
"工业局财务科的张科长啊,"李芳理所当然地说,"上次不是告诉过你们吗?"
周晓芸心头一震。李芳的表哥就是张科长?那个帮助他们对抗钱厂长的张科长?
"你表哥...提到举报人是谁了吗?"郑志强谨慎地问。
李芳摇摇头:"这种事都是保密的。不过我表哥说证据很充分,钱卫国这次跑不掉了。"
吃完火锅,三人道别。李芳临走前拉着周晓芸的手:"加油啊,下次比赛拿个第一!"
回家的公交车上,周晓芸和郑志强并排坐着,十指相扣。窗外的街景飞速后退,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色。
"今天那个张教授,"郑志强突然说,"会不会和张科长有关系?"
周晓芸一愣:"为什么这么问?"
"都姓张,而且都是财会系统的。"郑志强分析道,"这种圈子不大,很可能认识。"
周晓芸若有所思。如果真如郑志强所说,那么财大的进修机会可能不只是学习途径,更是一条重要的人脉。
"对了,"郑志强压低声音,"我昨天又有发现。"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小心地展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字和代号,有些地方用红笔圈了出来。
"这是...?"
"网吧的加密账本,"郑志强耳语道,"我破解了一部分。看这里——"他指着一行红圈记录,"Q转L两万,备注'服装店处理费',日期是工商局查店前一天。"
周晓芸倒吸一口冷气。这证实了他们的猜测,钱卫国确实指使了那次检查。
"还有这里,"郑志强继续指,"X转Q五万,备注'设备回扣'。X应该就是'新星贸易'。"
"这些...足够举报了吗?"周晓芸问。
郑志强摇摇头:"还差关键证据。这些只是记录,没有原始凭证。而且..."他犹豫了一下,"我怀疑刘建军己经察觉了。"
周晓芸心头一紧:"怎么说?"
"这两天网吧多了几个生面孔,"郑志强皱眉,"总是坐在能看见我电脑的位置。"
周晓芸握紧他的手:"太危险了,要不别查了..."
"不行,"郑志强摇头,"现在退缩更危险。不过我会小心的。"
公交车到站了,两人下车步行回家。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周晓芸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比赛时听到第西名是刘建军,会不会就是..."
"我也在想这个,"郑志强点头,"明天我去查查。"
回到家,周晓芸把证书和奖金小心地收进抽屉。那张名片她反复看了几遍,然后夹在日记本里。财大进修,会计师资格...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词汇,现在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累了吧?"郑志强递给她一杯热茶。
周晓芸接过茶杯,热气氤氲中看见郑志强温柔的眼神。这个曾经对她漠不关心的男人,现在却记得她爱喝什么茶、怕什么、梦想什么。
"谢谢。"她轻声说,不只是为了这杯茶。
那晚,周晓芸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是周晓芸'而不仅仅是'郑太太'。站在领奖台上时,那种纯粹的成就感,与婚姻无关,与任何人无关,只属于我自己。"
窗外,1999年的夏夜静谧而深邃。明天,郑志强将继续在网吧工作,周晓芸则要回到会计班。日子看似平常,却又充满无限可能。因为他们不再是两个孤独的个体,而是真正成为了彼此的依靠和动力,共同面对前方的挑战与机遇。